一是深耕“优土”强管护。探索“保险+服务+科技”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,织密村级组织、农户、新型经营主体、金融保险机构等协同参与的管护网络。目前参保规模突破7万亩,既降低村级投入,又提升农田生产效能,为农民增收筑牢“耕地防线”。
?二是精研“优种”提品质。科学布局种业发展格局,深挖种质资源潜力。自小麦品种纳入良种补贴后,亩产最高达1194斤,亩均增收200元,带动农户增收近5000万元。农科园育成3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,填补苏州自有品种空白,驱动产业升级,拓宽增收渠道。
?三是革新“优产”增质效。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工程,建设6.5万亩丰产片(方),实现水稻提质增效。“常熟大米”作为地标产品,售价超10元/公斤,8家核心基地带动4800亩稻田实现优质优价。
?四是升级“优储”保品质。提升稻米加工收储环节品质保障能力,建成108个产地烘干中心、2个低温储藏设施,改造6条生产线。以虞盛合作社为例,其2.5万立方米保鲜库和日产80吨大米的生产线,通过加工环节减损和品牌赋能,带动周边农民增收。?
五是拓展“优销”扩富路。打造“常”字号品牌矩阵,创新“互联网+合作社+农户”等多元营销模式。其中“董浜黄金小玉米”依托新模式,种植面积扩至4000亩,亩均效益从400元跃至5000元。产业规模扩大带动超300个就业岗位,线上平台客户突破100万,为农民拓宽致富路。